京の一枚

京の一枚
#南禪寺,2010

2012-06-04

又是底片機哩

看到這一篇各种毒发身亡 打开徕卡大师的摄影包,他那第一張照片已經充分說明對於用具的品味,整齊的擺放配置上勾勒出攝影師那迷人的生活藍圖;不單單如此,最重要的是那股探索未知,藝術家不羈的味道,阿!整個就是消魂阿。即便沒有昂貴的徠卡,我還是很厚顏地在眾多介紹的相機中發現了自己也有的GR1s,恩恩真是英雄所見略同阿。

其實我想表達的是愛底片這樣的態度(切入主題),以前我一直相信底片還是有著一塊至今仍未被數位所取代的聖域,那就是對於光線的衍繹。雖然各廠牌所推出的數位相機不斷地推翻舊機種,以不斷前進的姿態提高可用ISO的數值,對我而言高ISO的底片只是800度而已,這早就已經被數位相機所超越,好想要的O記新機OM-D的可用ISO驚然已經來到12800這種超級賽亞人5的恐怖值。

對於已經停止研發?的傳統底片來說,被日新月異的數位科技所取代似乎已經是注定好的命,但是回到這篇主題,為何仍有一批攝影師願意花力氣在一捲只能拍36張,還不能馬上知道自己拍的好不好的落伍機器?(還很貴耶)而且有很多明顯是年輕新銳的攝影者,難道說他們頭殼都敲到了嗎?


Photobucket


感度雖然輸,但是底片所展現出捕捉光線的態度?就是不一樣。


這不是光用數字就可以看出來的結果,事實上他甚至有一種不科學,帶上些迷信的味道。但是仍然在用底片的人們也許可以感受我所說的感覺,就是那種每次底片洗出來所帶來的驚歎,好透亮,好棒的立體感;數位的太乾淨,太過於扁平。好奇怪,就連高階機身的那種很棒很通透的成像,仍然感到立體感不足。

我還是要說,數位相機的成像還是越來越好的,其實也已經超越了底片?雖然臣服於數位的方便以及血液中總有喜歡追求新款3C產品的因子,防潮箱中的數位相機因此有增無減,但是在接觸到底片相關的文章時仍然會有突然回魂的感覺,沒錯,底片給人的感覺是有溫度的。

無法按下DISPLAY鍵就可以看到畫面,在某些意義上,他繁複的成像類似某種沈澱的過程,洗滌被過度簡易化的心靈。



Photobucket



Photobucket



Photobucket



Photobucket



Photobucket



Photobucket



Photobucket


以上都是底片拍攝,非關技術或器材優劣,在我看來他們已經把光線完完全全地抓進來,而光線不就正是照片之所以存在的唯一要件?

0 意見:

選擇文章字體>>
 
Copyright © 京都巷片 All Rights Reserved